第八十七章 困境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财大的时候气也粗,仙女公司资本实力雄厚,野心勃勃,也可以说是雄心万丈吧,公司先是投巨资进入了钢铁行业,而后进入了纺织行业,这两个行业都是成熟的产业,所缺者不过是资金和市场而已。这些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有着广阔的市场人脉,只要仙女公司投下资金,再掣面大旗,使得大家协调对外,他们就完事了,钱业赚了,名声也有了。仙女投资的这两大行业,有一些重要特点,他们虽然在各家公司都是大股东,但是都没有完全控股,实际上处于相对的弱势;这些公司都是比较成熟的业内领先企业,也用不着他们制定什么规划方针,人家根本就用不着他们来指手画脚。所以,几年来,仙女公司还算轻松,可是现在,公司上下第一次感到了压力。

仙女公司进行收购基础行业的谈判是从3月初就开始的,到了4月份,第一批十几家企业的合同就已经签下来了。这一次,他们基本上是谈成一家,签一家,财务审核了一家,资金就注入一家。第一批的十几家企业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企业,最先的技术改造也是从他们开始的,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都是早就预定好了的,这边的企业开始厂房改造,那边的设备就开始制造,技术工人也同期派赴德国进行学习,等到这边的工厂改建完毕,设备也送到了厂房门口,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现代企业讲究的是效率,这个仙女公司知道,技术工人早就先期招聘储备了一批,原来企业的员工该辞退的也已经辞退,当然这些工作用不着仙女来做,合资企业干得比他们精。第一批产品很快就试制出来了,质量还行,德国工程师竖起了大拇指,在一些工序方面稍作改进之后,德国工程师表示,“完全没问题了,你们放心干吧”,这也是实在话,虽然这些生产工艺在中国还算是最先进的了,但是在国外,尤其是德国,已经是发展得很成熟的了,基本上可以说是百分之百能用。仙女公司上下放了心,毕竟这是自家第一次组织生产,心里也实在是没有底;那这下行了,那就向外销售吧!所有的人,包括那些企业的留下来的员工都欣喜万分(销售人员比较多)。

说实在话,仙女公司的有关人等也不是莽撞的人,也早就溜了心眼,留什么心眼呢,十四家企业,总共可以放置38条生产线,这一次才总共引进了24条;而这24条生产线,试生产后,才有14条生产线实际投入了正式生产。德国方面对仙女的这种作法不满意,说是既然已经定了24条生产线,那就全部投入生产好了,他们也好一次性的观摩设备的运营情况,不然的话,另外10条生产线还要单独进行检测。但是仙女公司死活不同意,说是后续的设备还多着呢,这10条生产线完全可以和其他生产线一起检测,不会让人家为难的。德国人比较严谨,但是想了想,也觉得对方说的有理,也不是不可变通的,按照计划,仙女公司可是要引进数百条生产线的,也就没有继续坚持,做到了入乡随俗。仙女公司也不是不想开足马力,不是不想扩大生产,实在是因为心里没底。单单是每家企业的单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就达到了原来生产能力的2.5倍,虽然说仙女公司的产品质量肯定好,但是能不能卖出去,还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仙女公司的产品比其它公司的价位低,那肯定能卖出去,而如果价位相同,或者再高一些呢,那就可能是一个问题了。如果按照原来的价位销售,仙女公司就要把投资的那些资金完全“放在”这些企业里,即使是生产规模扩大了5倍,那也得等20年过后才能收回投资,这是那些策划人员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就只有提高价位了,但是提高多少,却是一个市场性问题。为此,他们打算先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才能决定最终的价位以及何时扩大生产。

市场也是识货的,不说别的,单单是仙女这样响亮的牌子,就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大家对和仙女有关的产品的质量还是信得过的,但是说到让他们掏腰包,就难了。广告也打出去了,新产品也推销出去了,但是销量却不怎么好,2.5倍的生产在价格提高了10%之后,才仅仅销售了1.5倍的原销售量,这一下,让各企业市场部的有关人等感到非常沮丧,照这样下去,还用得着那一条生产线么。仙女公司更沮丧,还用得着在收购其他企业了么,但是问题是,第一批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外联部人员已经放假了,到9月份,那些辛苦了6个月的苦工们已经集体休假了,两个月的假期可是定死了的。这下,可让仙女公司的有关人员犯起了愁,当然也同时被老总知道了。李梦泽看过报告,也觉得有点儿窝火,自己辛辛苦苦的为大家着想,怎都不支持一把呢,难道说,大家都愿意用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过日子!可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公司的一些负责人们开起了联席会议,寻找对策,可是结果也不乐观。

仙女公司咨询部和合作公司的营销人员合作,进行了联合调查,当然是一个在家里坐着,另一个满大街的跑,共同挖掘问题的根源。仙女公司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旗下企业的产品质量肯定是好的,人们也肯定乐意购买质量好的产品,而且认定,公司产品的“前景是好的”,因为中国不可能总是使用低质量的产品,国际竞争也要求他们使用高质量的基础部件。经过一系列调查,公司倒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仙女旗下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通过两个销售渠道,这第一呢,就是直接客户,第二呢就是零售商。直接客户的销售量远远大于零售商,但是这两方面的客户现在使用的都不够多。按说,直接客户更能够接受仙女公司的产品,因为他们是直接使用者,对产品质量的优劣比较清楚,可是并不表示他们就愿意采购仙女公司的产品,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原因。而零售商则对仙女公司的产品价格表示了担忧,担心新产品卖不出去,会造成积压,同时高质量产品的磨损周期太长,也是他们不愿意销售的重要原因。

既然问题已经找出来了,那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吧。仙女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和合资企业代表们进行了联席会议,进行对策研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产品卖出去,把产品的市场做大。最终的解决方案也出来了,就是两手抓,一手抓硬,一手抓软。公司决定把重点放在直接客户身上,直接客户的用货量比较大,而且识货,只要进行人事上的适当投资,应该能够有所突破,这些直接客户一方面是制造厂,另一方面是维修厂。在抓直接客户的同时,加大产品的竞标力度和出口力度,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型工程,所用的基础部件完全是进口的,只要仙女公司的产品不比国际上的差,那么参与这些竞标还是很有胜算的,而出口可以扩大产品的出货量,不管怎么说,只要能够挣钱,什么都去做。公司决定不把重点放在零售商身上,仅仅对一些大型的批发商进行扶持,并不对他们做较大的让步,他们认为,如果直接客户做好了,那么零售量也会跟着上升。这就是仙女公司的解决方案。

且不论方案能不能实行的通,已经收购完毕的其他100多家企业也要进行设备引进和企业改革,而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也得按照合同一点一点的进行,仙女公司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声的,某人认为,即使是仙女公司为此而赔了几十亿,也不能把他的国际名声给丢了,当然,仙女公司也在不断的和德国方面进行交涉,希望双方配合得更默契一些,互惠互利嘛。因此,仙女公司的技术改造工作前前后后的持续了两年多,直到第三年年底,技术改造才全部完成,公司总共引进了260条生产线,平均每家企业有2条生产线。改造是改造完了,工人们也都掌握了生产技能,但是公司提了一肚子的心。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仙女公司的全部企业都停了产,为什么呢,自然是产品积压,公司的生产线虽然进行了轮替开工(方便德方调试),每家企业最多开工一条生产线,但是整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造成了销售方面的跟不上来。120家合资企业,产品积压最严重的时候,竟然达到了没有改造之前这些企业产量的85%,几乎是把仓库都挤满了,这消息外界并不知道,各企业实行了严格的库房管理,严禁消息外泄。当然,这几年,这些企业的实际销售确实上升了不少,到第三年年底,全部改造完成的时候,产品的推广已经相当成功了,有20多个国内大型工程采用了仙女公司的产品,这些工程都是通过竞标得来的,他们击败了众多的国内国际厂家,并折服了苛刻的外国专家,使他们把这些产品的采购定在了仙女公司身上,拼弃了他们一贯采用国外产品的做法,这使得仙女公司的某些名气大涨,出货量迅速上升,企业的库存量逐渐降低,有些企业已经开启了第二条生产线,整个企业形式全面好转。

这些合资企业的市场状况全面好转已经是第四年的事情了,经过了3年的艰苦努力,仙女公司成功的向国内用户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在总生产能力达到了原来的5.4倍的时候,其产品进入了正常的市场状态时,他们从原来的10%的市场zhan有率,上升到了52%,在基础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统计,他们获得了国内工厂订货量的70%,零售的10%,已经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当然,仙女公司最乐观的一些人,也没有想到他们的投资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现在他们正在为公司的发展所困扰着。基础行业的缓慢进行,牵扯住了一部分注意力,但是没有对整个公司造成影响。那么,仙女公司正在考虑的是什么呢,当然,也是投资问题,确切的说,是怎么花钱的问题!

仙女公司的部门员工们就快要吵起来了,对象当然是某人。公司自成立到现在,可谓是起起伏伏,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大部分人整个一年都没有什么工作可做,他们原本也认为公司就那么些水,也不会太深,谁知道第二年就来了个大炮仗,一下子投资了100多亿美元,还没等他们从震惊中缓过劲来,紧接着又来了个纺织行业的大投资,又是几百亿元,这都让仙女公司的员工们兴奋的分不清东西南北;刚开了个头,谁知道又来了个老总辞职,新任总经理对公司进行了大整顿。现在公司的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了当初某人辞职的原因,认同了过去两三年公司所进行的整顿,也看到了这几年整顿的效果,认为如今的公司才是真的像了一个公司!但是,整顿了两三年之后,大家认为公司应该再进行一次大投资了,尤其是老总也已经回来了。大家对他的管理才能也算是明白过来了,但是对他的投资能力仍是充满期待。老总手里有多少钱,大家不知道,也猜不出来,但是公司账面上现在有多少钱,许多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何况现在银行里又没有一分钱的贷款。公司没有一分钱的贷款,大家都知道,公司账面上有470亿元的流动资金,大家也知道,而公司最近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大家也知道,大家更知道公司的所有产业最近乃至将来都不会需要公司的继续注资。对于一大型的投资公司来说,账面上有数十亿的流动资金,已经是相当少见的了,而拥有数百亿的流动资金的投资公司更是少见,放着数百亿元不用那就更加绝无仅有了。于是有些人开始合计这几百亿元能够做什么了,如果投资玩具公司的话,差不多能够把中国所有的玩具制造公司网罗到公司的旗下;如果投资制造业的话,也差不多能够形成一个巨大的集团了,不管怎么说,大家一致认为,新一轮的大规模投资马上就要进行了。可是老总回来已经一年多了,也没有什么大动作,总算有了大收购,却原来是“雷声大,雨点小”,一开始大家不知道收购这些企业能够用多少钱,但也认为“差不多几百个亿吧”,不然也用不着公司下那么大的力气,可是简报出来以后,却原来才投入了85亿元,这让许多人心里有点儿泄气,这一年下来,公司非但是没有花出去钱,反倒是又增加了120亿元的流动资金,如今总流动资金已经达到了673亿元,足有80亿美元,哪家公司有这么多的闲置资金,这不是浪费么!

不管是为了制造声势也好,不管是为老总挣钱也罢,仙女公司员工有一种普遍的认识,那就是公司应该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投资了。策划部已经提出了几个投资重点,比如能源,机械,电子等,这些行业都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注入,虽然注入小额资金,并不能带来较大的效益,但是如果能够投入重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方案已经送到了老总办公室,老总助理据说也已经催促几次了,但是就是不见动静。某人似乎对基础行业情有独钟,放着大事不做,双眼就直盯着那片产业园不放,这让许多人都感到不可理解。但是也并不是什么也没有批,策划部收到了建立几个工作站和研究所的批示,这让蒋剑南觉得某人还没有完全“糊涂”。

仙女公司早就成立自己的研究所了,科研部在李玉东担任总经理的时候,就提出建立仙女自己的研究所的建议了,但是因故迟迟没有批下来,主要原因是和合作公司的协商没有做好,总算协商好了,又遇到了公司领导人的更迭。老总接任后,却一直心情不好,大家也不敢去分他的心,现在终于解决了,这让科技部部长秦征明欣喜若狂。科技部在仙女公司本部并没有什么实验室,总部也不适宜搞科研,条件也不具备,但是他们一直规划在几个大城市建立科研所,人才也早就招聘了一些,并有更多的已经定下了工作意向,但是一直在耽误着。这次,得到了建立4个科研所的批示,一个是钢铁研究所,一个是纺织研究所一个是新材料研究所和一个电子芯片开发研究所,并得到了一个动力工作站的筹备权利,这就是说,很快第五个研究所就要成立了,这能不让他这个科技部部长高兴吗?当然高兴,现在他是整个公司感到最满意的人!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